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发挥交通“先行官”和“开路先锋”作用,全力支撑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推进2025年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交通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编制完成并印发实施。华南快速路二期(太和—岑村)改扩建、沉香大桥等一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统筹推进全市道路及轨道交通项目532个,顺利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新开工白云二线(棠新路—机场路、下穿机场路隧道工程)、白云四线(石井大道—新广花路)、白云五线(广花路—江人二路)、广园路下塘西路立交大修工程、国道G228上横沥大桥拆除重建工程、地铁8号线东延段等项目。新建成(含通车)深中通道、佛清从高速北段(鳌头南至中和里互通)、南中高速、广佛大桥系统性工程(一期)、地铁3号线东延段、地铁11号线等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公里、地铁运营里程52.3公里。惠增高速(广州段)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用地已获批复并进入全面开工阶段。全面落实“南沙方案”交通任务,狮子洋通道(广州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项目建设投资达到时序目标。正式开通运营佛莞城际广州南站至望洪站段、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实现与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四线贯通”运营。统筹全市完成广从三路—北太路交叉口等50个交通拥堵点治理任务。
(二)“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抓手,深化“路长制”机制运行,持续巩固深化农村公路路面铺装率、列养率、等级公路比例、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100%的成果。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约121.06公里,建设“美丽农村路”118.68公里。花都等涉农区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行政村100%开通公交运营,且享受全市统一的公共交通票价优惠。抓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实,顺利推进实施省道S254线从化区段扩建工程等4个项目。
(三)道路管理更为精细化。扎实推进国道G324线雁塔大桥、省道S380线庙潭桥拆除重建工程,完成沙湾大桥等抢修(维修)桥梁81座。持续加强占道施工监管,精准面向各建设业主和施工单位开展培训,组织在537个城市道路占道施工项目实施专管员管理,推进打造占道施工管理“最小单元”,试行城市道路占道施工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占道项目施工单位开展季度评价对社会公布,推动建立健全占道施工线上线下公众告知话语体系。全面抓好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运营管理情况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统筹全市完善建设非机动车道357公里(其中主次干路261公里),完成171个非机动车道过街通道建设。常态化开展地下病害体探测,推广应用城市道路塌陷风险分析评估系统,发现并整改道路病害3785宗。
(四)运输服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实现“平安、便捷、温馨、绿色”的2024年春运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和广交会等重大活动交通保障;组织地铁6号线创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品牌线路并经交通运输部验收。首批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获得国家13.588亿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推动我市白云机场、广州港南沙港区及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24个基础枢纽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牵头推进起草广州市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从结构性、系统性、制度性、技术性、综合性、经营性6大方面推进我市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走访90余家次行业企业、收集诉求60多条,并协同研究解决涉及通关政策、补贴、道路通行、运输资质等方面难题。牵头制定2024年交通领域降低物流成本21项重点任务,并组织各相关单位协同推进落实到位。加强深中通道开通对我市客货运影响的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促进我市客货运保持平稳增长。推动完成新一轮公交基础票价调整,整合公交线路153条,完成公共交通乘客疏运约43.2亿人次,完成年度经营权到期的20条公交线路经营权处置工作,完成对广州公交集团、广州地铁集团年度社会效益考核。推动完成巡游车运价从政府定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并建立运价联动机制,促进出租车行业两个业态融合协同发展。建立网约车平台退出机制,注销不符合条件的平台7家;组建网约车行业协会,开展网约车行业专项整治,订单合规率居全国前列。牵头协同深圳、佛山、中山等地市落地实施班车客运和包车客运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37家企业、12个站场、9个互联网客运平台申请试点资格;积极推动互联网客运发展(已备案互联网客运平台10家),持续推动小微站点网络建设(已设置招呼站和停靠点39个),更好满足群众便捷乘车需求。完成《广州市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修订并顺利实施。持续推进驾培学费第三方存管服务模式,构建驾培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成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整组、民用运力潜力数据统计调查、部队机动保障、道路勘察等工作。
(五)绿色智慧交通发展深入推进。持续升级“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广州智慧交通体系,加强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深化交通运输、道路管养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成功入围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示范项目。牵头制定《广州市交通运输领域推进碳达峰行动方案》,覆盖公路、水路、民航、铁路全口径交通,制定49项交通碳达峰行动措施。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营运车辆,市中心区1.01万辆公交车、全市1.57万辆巡游出租车、970辆城市物流配送车100%使用纯电动车。组织推动2个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绿色低碳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完成交通运输领域“两新”设备更新总投资57.97亿元。动态优化自动驾驶测试相关政策,鼓励、支持行业头部企业持续加大在广州的道路测试活动,有序拓展自动驾驶测试和应用示范运营场景;开放第二批共8条高快速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总长263公里。有序配置小客车指标73.8万个。实现羊城通乘车码与数字人民币免密支付功能无缝对接,完成BRT微信刷掌支付项目试点。
(六)行业经济运行平稳恢复。全年完成客运量(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4种运输方式营业性客运量)3.3亿人次,同比增长9.0%,其中铁路(11.1%)、航空(15.3%)客运量实现两位数增长;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同比增长20.9%。全年完成货运量9.51亿吨,同比增长2.4%。
(七)行业保持总体安全稳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5·1”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7·19”陕西商洛柞水大桥塌方等事故、灾害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举一反三开展道路设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134处风险隐患整治提升。统筹抓好“2·22”南沙沥心沙大桥被外市船舶碰撞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督促进一步加强我市桥梁隐患排查和防碰撞治理工作。全市“两客一危一重”车辆日车均风险数0.0072宗,同比下降54.14%。实现了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的年度目标任务。
(八)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以实干实绩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推动“爱在交通”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的建设,全面做好行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有序推进《广州市停车场条例(草案稿)》等行业法规政策制定工作。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404件。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推进市区两级交通运输领域政务服务事项规范管理,办理政务服务业务约139.3万宗。全市处罚各类交通运输违章50213宗。完成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任务,新增夜间准停路段14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约2.2万个,累计整合公布约212万个泊位的动态信息。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发挥交通有效投资作用,统筹推进《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和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启动广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全市550个道路、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推进狮子洋通道、北二环改扩建、鱼珠隧道、会展西路隧道、广花城际、芳白城际、地铁22号线后通段等一批在建交通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等项目,新建成海珠湾隧道、增天高速、广园路下塘西路立交大修工程、广湛高铁、广佛东环城际、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地铁十号线、地铁十二号线东段和西段、地铁十四号线二期等项目。
(二)更好支撑重大战略实施作用。深入推进“南沙方案”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南沙站综合交通枢纽地铁预留工程、狮子洋通道(广州段)、广澳高速改扩建(广州段)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南沙与中心城区的通达能力、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水平。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交通任务,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落实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攻坚任务,高质高效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全面提高农村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支持各有关区因地制宜发展路衍经济,持续深化“路长制”机制运行,抓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工作落实。
(三)全面做好运输服务保障。抓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交通运输保障。抓实十五运会道路环境提升改造和运输侧保障各项工作。推动交通领域物流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抓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监管。加强重点地铁站口交通秩序整治,进一步优化改善地铁站出入口的交通环境,重点对人流密集、通行不畅、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批重点地铁站出入口开展交通综合整治。抓好新开通地铁线路的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进一步促进道路客货运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贯彻国防要求,完成各项应急应战保障任务。
(四)提升绿色智慧交通发展水平。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创新应用,组织落实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项目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稳妥有序推进交通“双碳”工作,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营运车辆,加强交通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深入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试点建设。扎实组织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交通运输设备设施低碳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升级。
(五)全力维护行业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强化重点营运车辆智能预警视频监控系统、边坡监控等科技监管手段应用,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交通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安全事故防范。持续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维护和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提升道路安全通行水平。加强执法联动和线索移交,从严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抓好群众信访诉求办理和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用心用情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